產品列表PRODUCTS LIST
浙江電力氣象中心完成“浙江-伏羲"強對流氣象大模型的訓練與部署,并將強對流預警模塊接入電力氣象防災減災平臺,正式上線強對流氣象大模型。
據介紹,“浙江-伏羲"強對流氣象大模型可實現1小時1次的預報更新頻率,較傳統氣象預測6小時1次的頻率有明顯提升。在強對流天氣來臨前,該模型可提供未來3小時內間隔10分鐘的超短期預報,以及未來24小時逐小時的預報,且單次預報運行效率相比目前業界比對中處于很好的水平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提升超千倍,1分鐘內即可完成未來24小時的完整預報。對比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浙江-伏羲"對降水強對流氣象信息逐小時的預測誤差平均降低了5~15個百分點。
強對流氣象大模型上線后,設備運維人員可實時查看桿塔、變電站、配電臺區等的氣象實況、強對流風險預報,以及任意設備未來24小時內每小時的強降水、雷擊、大風與冰雹風險等級。電力氣象中心可在災害發生前24小時發布趨勢預估報告,提前6小時發布高精度臨近預警,為防災減災部署提供科學、精準、前瞻的決策依據。
強對流天氣引發的強降水、大風、雷擊等易導致輸電線路風偏、跳閘,惡劣降雨條件下還可能出現洪澇等次生災害,對電網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據統計,浙江超50%的110千伏及以上線路跳閘事件由強對流天氣伴隨的雷擊引發。浙江復雜的地形造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一旦出現強對流天氣,預報難度更大。
“傳統數值天氣預報模型更新頻率較低、預報時空分辨率不足,難以滿足電網設備防災的精細化預報需求。"浙江電力科學研究院電力氣象專職周林帆介紹。2024年年底,浙江電科院聯合復旦大學人工智能團隊,開展“浙江-伏羲"強對流氣象大模型的研發。團隊基于復旦大學“伏羲"大模型框架,融合近三年浙江區域雷達回波、高分辨率陸面同化數據集等超7億字節的數據量進行訓練,結合輸電、變電、配電等設備的承災特性,實現電力設備風險的分級預警;針對強降水、雷電等關鍵影響因子,引入感知相似度損失函數優化策略,提升了模型在雷電、降水、風速等關鍵指標上的預測精度。
一、產品簡介(LYGCXT9000電力建設新產品“光聲光譜油中溶解氣體在線監測裝置"適用于各種電力設備)
目前電力及工業系統中的油色譜產品大多是以氣相色譜作為主要的監測手段,但采用氣相色譜技術的產品普遍維護量大且頻繁(需要定期換氣),相比之下,我公司研發生產的新一代變壓器油中溶解氣體在線監測裝置采用以光聲效應為基礎的新型光聲光譜分析檢測技術,實現快速地在線監測變壓器等油浸式電力高壓設備的油中氫氣(H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乙烷(C2H6)、乙烯(C2H4)、乙炔(C2H2)等氣體的含量及增長率,并通過故障診斷專家裝置早期預報設備故障隱患信息,避免設備事故,減少重大損失,提高設備運行的可靠性。
二、工作原理(LYGCXT9000電力建設新產品“光聲光譜油中溶解氣體在線監測裝置"適用于各種電力設備聲光譜技術是基于光聲效應來檢測吸收物體積分數的一種光譜技術,即氣體分子吸收特定波長的電磁輻射(紅外光)所產生的效應。氣體分子吸收經過調制的特定波長紅外輻射而被激發到高能態,由于高能態極不穩定,分子隨即以無輻射躍遷形式將吸收的光能變為熱能而回到基態;宏觀上表現為壓力的變化,即產生聲波。光聲信號的相位與光的調制相位相同,而光聲信號的強度與氣體的體積分數及光的強度成正比。光的強度一定時,根據光聲信號強度就可以定量分析出氣體的體積分數。
三、產品特點(LYGCXT9000電力建設新產品“光聲光譜油中溶解氣體在線監測裝置"適用于各種電力設備)
產品集控制,測量、分析功能為一體,在保證產品性能和質量的前提下,解決了氣相色譜技術不可避免的需要定期維護更換的問題,降低了維護成本。該裝置保持了我公司產品向來所具有的穩定性、可靠性、準確性等方面的優勢:
1.在線檢測H2、CO、CO2、CH4、C2H4、C2H2、C2H6的濃度及增長率,并可根據用戶需要增加氧氣(O2),氮氣(N2)及微水(H2O)的監測;
2.相較氣相色譜監測方式,無需載氣部分,后期基本免維護;
3.檢測周期短,下限檢測周期一小時;
4.高穩定性、高精度氣體檢測技術,傳感器漂移小,可校準,測量結果準確;
5.成熟可靠的通信方式,采用標準網絡協議,支持遠程數據傳輸;
6.多樣的數據顯示及查詢方式,提供報表和趨勢圖,歷史數據存儲量大;
7.開放的數據庫,可接入電力系統局域網;
四、技術指標(LYGCXT9000電力建設新產品“光聲光譜油中溶解氣體在線監測裝置"適用于各種電力設備)
1.性能參數
參數項 | 參考值 | |
工作電源 | AC220V±15%,50Hz±1Hz,1000VA 或 1400VA(帶伴熱帶) | |
檢測油溫 | 0~100℃ | |
環境溫濕度 | -40℃~+65℃;5%~95%(產品內部,無凝露、無結冰) | |
大氣壓力 | 80kPa~110kPa | |
上限風速 | 35m/s(離地面 10m 高、10min 平均風速、戶外) | |
上限日溫差 | 25℃(戶外) | |
日照強度 | 0.1W/cm2(風速 0.5m/s、戶外) | |
覆冰厚度 | 10mm(戶外) | |
防護等級 | IP55 | |
設備尺寸 | 643mm(長)×550mm(寬)×1151mm(高) | |
設備重量 | 150kg | |
檢測周期 | 下限1小時,檢測周期可自行設定 | |
數據存儲 | ≥10 年 | |
報警設定 | 氣體濃度、相對產氣率、一定產氣率超限告警;硬結點輸出、報警可遠傳 | |
功能擴展 | 氧氣(O2)、氮氣(N2)和微水(H2O)監測。 | |
表1 產品性能參數表
2、檢測項參數
氣體組分 | 檢測范圍(單位:uL/L) | 測量誤差 | |
氫氣 | 2~2000 | 下限檢測限值或±30% | |
一氧化碳 | 25~5000 | 下限檢測限值或±30% | |
二氧化碳 | 25~15000 | 下限檢測限值或±30% | |
甲烷 | 0.5~1000 | 下限檢測限值或±30% | |
乙烷 | 0.5~1000 | 下限檢測限值或±30% | |
乙烯 | 0.5~1000 | 下限檢測限值或±30% | |
乙炔 | 0.5~1000 | 下限檢測限值或±30% | |
氧氣 | 100~50000 | ±10% | |
氮氣 | 100~130000 | ±15% | |
微水 | 0~100%RS | ±30% | |
表2 氣體檢測參數表
五、結構組成(LYGCXT9000電力建設新產品“光聲光譜油中溶解氣體在線監測裝置"適用于各種電力設備)
產品主要由脫氣模塊和氣體檢測模塊兩部分組成
1.脫氣模塊
通過變壓器出油口將油抽入采集循環裝置內,采用真空脫氣方法,由真空裝置抽取真空將特征氣體與被檢測油樣分離,輸入到氣體檢測模塊,油泵將循環裝置內油抽回變壓器本體。
2.氣體檢測模塊
由光源、濾光片組、光聲池、微音器、信號處理組成
光源:保證可調制的周期性單色光輸入,壽命高,提高氣體檢測能力。
濾光片組:篩選特定頻率光輻射以分別測量各種氣體。濾光片設計以有效消除各種氣體間的交叉干擾,提高檢測精度。
光聲池:光聲池是光聲光譜檢測儀器中核心的部分。它是一個裝有微音器、放置被測氣體的密閉腔體。實質就是“光-熱-聲"的轉換器。光聲池是由池體、光學窗片、微音器和氣體接口組成。配合系統設計要求進行高精度的加工。專門的設計可使光聲轉換效率高,提高檢測靈敏度。
微音器: 微音器的作用是將聲信號轉化為電信號。更好地配合光聲池,微音器也進行了專門的設計、改造,確保了信號的穩定性。
3.變壓器油中溶解氣體在線監測網絡
變壓器油中溶解氣體在線監測裝置通過用戶的 MIS 裝置遠端顯示監測界面、數據查詢、參數設置等現場具備的全部功能。采用有線接入方式,一個電廠或變電站可以用一臺數據處理服務器,通過 RS485 總線控制多臺光譜數據采集器,每一臺光譜數據采集器可監測一臺電力變壓器 。
4.變壓器油中溶解氣體在線監測裝置配置
標準配置 | 光譜數據采集器 | 脫氣模塊/氣體檢測模塊(光源、濾光片組、光聲池、微音器、信號處理) |
數據處理服務器 | 液晶彩色顯示器 | |
輔助單元一:通訊單元 | 有線方式:網線 | |
RS485通訊接口 | ||
輔助單元二: 接口法蘭及油管 | 接口法蘭根據變壓器接口圖紙及加工油管長度根據現場安裝方案需要確定 | |
非標配置 | 電源電纜 | 鎧裝屏蔽電纜, 2 ×2.5 |
表3 產品配置表
近日,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系統內第1次完成省公司側國網云平臺全場景應急實戰演練。演練模擬了云平臺真實故障恢復場景,提升了云上系統的安全性,增強了運維團隊的應急處置能力。
國網云平臺是支撐公司業務應用的核心信息技術底座,承載了新一代設備精益管理(PMS3.0)、營銷2.0等核心業務系統,內部組件數量多且集成度高,需要開展全面深入的應急實戰演練來保持平臺及其承載業務的連續穩定運行。
據悉,國網安徽電力成立了專項演練團隊,于24年5月啟動此項工作。在準備階段,團隊結合近三年業界公有云及私有云的相關故障案例,自主設計100余項演練場景,組織開展近百次專項研討會和桌面推演,科學評估各組件運行狀態、依賴關系、影響范圍等場景內容,合理制訂演練工作計劃表;在實施階段,團隊踐行檢修操作“自己干"理念,投入主業人員全程主導方案評審和操作演練,歷時1年共開展了31次階段性演練。每次演練期間,團隊在國網云平臺的平臺側安排5~8人進行操作與復核,在業務側安排50余人實時開展系統驗證,確保應用系統運行穩定,實現業務無感知、數據無丟失。在總結階段,團隊圍繞演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性能評估記錄及時開展復盤及總結,共形成具備實用價值的評估報告、應急演練操作手冊、現場應急處置預案等材料110份及總結報告1份。
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